在第十五届齐越朗诵艺术节上,来自雷速体育: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刘杨以作品《父母之河》夺得最高奖项“齐越奖”,这已是他第二次获得该奖项。之于“齐越节”和朗诵艺术,刘杨有着独特的感受和心得。
二度获奖,难忘师恩
三次站上“齐越节”的舞台,二度捧起最高奖项,时光荏苒,刘杨的感受也有所不同。“上届获奖的《中国的声音》是六个人的作品,大家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,我感受到的是集体的力量。而这次的个人作品能够获奖,我首先感到欣喜,但更多的是怀念——怀念大学生活,怀念老师教给我的东西。”刘杨说,“其实我并没有把拿奖作为目标,但能在比赛中充分发挥,我更加满足。这是我最后一届齐越节,我没有给自己留下遗憾。”
雷抒雁老师的诗歌《父母之河》描写的是母亲河黄河,刘杨的家乡河南也是黄河流经的区域之一。他说:“看到这个作品,我感到非常亲切。也许我的经历并没有诗中所写的那么丰富,但我能感受到青春中经历的磨难和被黄河哺育的成长。我认为《父母之河》这个作品体现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思索,在纸醉金迷、物欲横流的社会中,它促使我重新思考金钱、感情和故乡之间的平衡。”
谈到最想感谢的人,刘杨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答案,“我们学院的鲁景超院长和金北平老师,都对我的稿件倾注了很多心血。”他回忆起决赛前三天的一个晚上,他的音视频还没有做完,金北平老师就陪他一起熬夜,从晚上9点一直做到凌晨4点。老师如父亲一般的关怀,让刘杨倍感温暖,他说:“就像我们去年作品中的一句话,‘老师的灯总是关得很晚,是为了我们的明天更亮’。正是这些优秀的老师,才成就了我们一批又一批的传媒学子。”
以情动人,传承经典
在朗诵作品的创作中,刘杨把真诚放在第一位,他说,“在朗诵中,我没有什么特别的设计,唯一告诉自己的就是一定要真诚,要真情实感地表达。我努力让自己也成为稿件的一部分,作者写这个作品时所看到的画面,我的脑海中也有。”
金北平老师是刘杨在朗诵方面的榜样,他教会了刘杨真正应该追求的东西是什么,这就是真挚。朗诵者不要想着技巧,不要想着表情,更不要想着得奖,而是要心无旁骛地锤炼自己。芦巍老师也对刘杨有所启迪,她告诉刘杨要“始于专业,扑向生活”,要感受生活,才能找到朗诵中真正需要的感情。藉由老师的教诲和刘杨的体悟,才有了感情处理丰富细腻、艺术表现沉稳纯熟的作品《父母之河》。
刘杨提起自己参加“夏青杯”的经历,他看到下至三四岁的孩子、上到六十岁的老人都怀有对朗诵艺术的热爱。他说:“有时候他们流露出的感情,是我想要极力去模仿的,但因为他们的感情是由童真或人生的阅历所自然生发的,没有刻意的雕琢,所以我可能只是在东施效颦,但我在做着努力。”。
灌注了真情的朗诵作品,不仅是朗诵者的二度创作,更是中国传统经典作品得以传承和发扬的巨大推动力。刘杨说:“这次的‘齐越节’集结了众多经典作品,如《父母之河》、《野草题辞》等,也有许多原创作品。朗诵使传统语言和传统文化很好的契合,文学作品的‘音声化’给予了更多人直接接触文学作品的机会。”
更加真诚、质朴,更好地传承经典,这是刘杨所期待的朗诵的发展方向。
打破与重塑,成长与坚持
刘杨高中三年的梦想,就是来到中国传媒大学学习播音主持艺术。梦想成真,却又出现了新的困难。“之前在专业上,我遇到过瓶颈,比如吐字发声、情感的表达、气息的运用等等。”刘杨说“我会跟老师交流,并在网上寻找名家名篇来模仿和纠正自己,这种打破和重塑的过程是我三年中最大的收获。”
刘杨也遇到过诸如早起练声时不想起床、录作业时觉得稿子太长只想录一遍的情况,“但是想到自己报考这个专业时想要的是什么,你会觉得爬起来就是咬一咬牙的事情,坚持梦想也就是咬一咬牙的事情,”刘杨如是说。
大学三年的专业学习让刘杨成长,“齐越节”的舞台也给了他宝贵的经验。在播音主持领域,他的榜样是康辉老师。刘杨说:“虽然康辉老师在业界已经有一些成绩了,但他依旧在孜孜不倦地学习,这是我非常钦佩他的原因之一。以后我即使工作在一线,也会不断充实自己。”而之于朗诵艺术,刘杨表示,“在未来我会创作更多朗诵作品,这会是我用一生去追求的艺术,我也会努力推广它。”
用自己的专业和能力,在自己的岗位,创造出哪怕一点点使人快乐和幸福的价值,这是刘杨最大的职业梦想。